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

China-aid Training

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五十三)破壁见真:一名阿曼研修学员的中国十四日感悟——哈利德·阿里·马卡巴利(Khalid Al Maqbali) 阿曼工业城管理局投资者服务部主任

来源:援外培训执行三处   类型:原创    撰稿:刘芳  编辑:范一鸣 发布时间:2025-09-15 14:12

一、初抵中国:颠覆认知的第一印象

作为阿曼引资能力与体制建设研修班的一员,这是我首次踏上这片东方大国的土地。来中国前,西方主流媒体与社交平台的叙事,是我认知中国的唯一途径——他们炒作中国负面新闻,塑造中国人封闭的形象,诋毁中国产品质量,还宣扬中国落后贫穷、基建老旧。

当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走出航站楼的瞬间,眼前的一切彻底打破了固有印象。两位中国青年热情接待我们,言谈间满是朝气与自信,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个国家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深夜时分,大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北京CBD的高楼大厦在夜色中璀璨夺目,国贸与CCTV总部的身影格外醒目,这般现代化的城市风光与完善基建,远超我的预期。

二、研修时光:深度探索中国发展智慧

8月11日研修班正式开班,我对中国的探索逐渐步入深层。授课教师来自北京顶尖研究机构、高校与政府部门,他们对中国发展、招商引资、体制建设及全球发展格局有着深刻见解。课堂上,老师们不单向输出,而是频繁互动,耐心解答疑问、共同探讨问题,每一堂课都是思想的碰撞,让我收获满满。

三、城市漫游:触摸北京的便捷与活力

课堂之外的自由时间,成了我感受真实北京的契机。住在市区的便利,让我能穿梭街巷探索。这时我才懂得了家乡老人的那句俗语“Learn before you go to China”(去中国前可得做足功课)。北京轨道交通发达且支持外卡支付,虽复杂如“地下迷宫”,却能高效有序每日运送数万人,背后藏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

来京第三天,我在助理的帮助下使用支付宝,发现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打车、共享单车、购物付款等需求,中国人仿佛生活在“未来世界”,数字技术早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也让我更明白提前了解中国的重要性。

四、人心温暖:平凡中国人的热情与包容

旅程中,最打动我的是中国人的热情开放。出租车司机用不太流利的英语介绍风景,餐厅服务员用微笑和手势推荐菜品,街边摊主热情展示商品——即便语言不通,他们始终耐心友善。千万个爱上中国的理由,都不及与这些普通人的一次真诚互动。

五、破除误解: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模样

作为穆斯林,来中国前我曾因西方媒体报道,对中国宗教政策存疑,担心宗教信仰自由受抑制,但亲身经历后,误解彻底消散。我们去了北京牛街清真寺,虽遇修缮,清真寺仍设临时祷告场所,项目主管还告诉我,中国所有高校食堂都有清真餐窗口,志愿服务活动也会为回族同胞单独准备清真餐,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充分保障。

六、离别感悟:爱上古老而年轻的中国

十四天旅程短暂,不足以走遍北京、探索中国全貌,却足够让我和同伴深深爱上这个国家。开班典礼上研修学院副院长陈润云先生“了解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的话语犹在耳畔,如今我已实现这个目标——见识了中国的自然与城市景观,感受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民热情。

我渴望把中国见闻分享给家人朋友,更希望更多人跨越偏见,亲身感受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

我爱中国!

图一 陈润云副院长和阿曼驻华大使纳赛尔·布塞义迪为Khalid Al Maqbali颁发结业证书

图二 Khalid Al Maqbali登顶居庸关长城

Khalid Al Maqbali在三里屯论坛练习中国书法(视频)

上一条: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五十四)非洲中小企业家组团来华取经

下一条:研修学员眼中的中国(五十二)从遗产到未来:贝宁学员眼中的中国阅兵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