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培训故事荟

China-aid Training

让中国太阳能照亮整个萨赫勒

来源:援外培训项目二处   类型:原创    撰稿:张婷  编辑:范一鸣 发布时间:2025-09-15 13:55

在距离马里首都巴马科370公里的锡卡索-巴马科225kV高压输电项目工地上,穆萨·迪亚拉(MOUSSA DIARRA)与中方技术团队沟通线路调试细节。作为马里能源与水务部工业与矿产高级工程师,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中马清洁能源合作的“推动者”。而这一切的起点,始于七年前湖南长沙的中国援外培训项目。

图一:穆萨·迪亚拉(右一)参加屋顶电站建设实训

2018年:长沙的中国援外培训点亮技术认知革命

“中国太阳能电站的智能运维系统让我震撼!”谈及2018年参加中国商务部主办、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承办的“马里太阳能项目技术培训班”,穆萨·迪亚拉记忆犹新。当时已在能源领域深耕24年的他,第一次接触光伏组件智能清洁机器人和离网型微电网调度技术,就彻底颠覆了他对非洲太阳能项目“低技术、短周期”的认知,让他看到了太阳能技术在马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5年:从学员到合作推手的蜕变

穆萨·迪亚拉以“技术总顾问”的身份再次带队奔赴湖南长沙,参加新一期“马里太阳能项目技术培训班”。与七年前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技术学习,而是带着明确的合作蓝图而来。

在培训期间,穆萨·迪亚拉一边认真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一边密切关注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动态。他深知,要推动马里太阳能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引进中国先进的企业和技术。于是,在培训间隙,他主动出击,积极对接中国新能源企业,最终锁定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选择这家企业的理由极具战略眼光:“他们独有的镍氢电池-光伏混合储能方案,完美适配马里高温干旱环境。更关键的是,他们愿将技术本土化,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马里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图二:穆萨·迪亚拉参与光伏充电宝组装实训

破局:打通中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促成中国企业与马里本土企业SOLARTECH-ENRGY合作的过程充满挑战。马里电力法规要求外资企业必须联合本地公司实施项目,而许多中企对当地政策并不熟悉,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穆萨·迪亚拉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了打通中企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作为马里能源与水务部的高级工程师,对马里的政策法规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详细的政策指引,帮助他们了解项目落地的流程和要求,避免因政策不熟悉而导致延误和损失。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在马里能源领域的广泛人脉和影响力,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为中国企业和马里本土企业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

他经常组织双方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洽谈,帮助他们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他强调:“中国技术不是简单移植,而是要创造新的模式—为马里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优化方案。我们要结合马里的实际情况,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马里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在穆萨·迪亚拉的不懈努力下,这家中国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与马里SOLARTECH-ENRGY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马里太阳能项目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穆萨·迪亚拉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七年前中国为我点亮一盏灯,今天我们要让这灯光照亮整个萨赫勒。”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供稿)

上一条:珠江潮涌映初心, 中非情谊续新篇

下一条:践行“两山理论”, 共建森林“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