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培训故事荟

China-aid Training

一位洪都拉斯法官学员的百年寻根与法治共鸣

来源:援外培训项目二处   类型:原创    撰稿:范文懿  编辑:范一鸣 发布时间:2025-09-22 13:10

2025年8月7日至20日,洪都拉斯最高法院协调法官莉西恩˙邱(Lissien Chiuz)女士参加了商务部主办,上海商学院承办的“洪都拉斯司法实践数字化转型研修班”。此行于她而言,既是一场承载家族记忆的寻根之旅——怀揣着对曾祖父邱守义的深切思念,奔赴祖先曾生活的东方土地,探寻“Chiuz”姓氏背后跨越百年的血脉渊源;亦是一次践行法官使命的法治交流——带着对司法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渴望,期待从中国实践中寻找破解本国司法困境的思路。

姓氏里的密码:跨洋百年的Chiuz“邱”

莉西恩的家族故事可追溯至其曾祖父邱守义。邱守义年轻时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启程,远渡重洋,最终抵达洪都拉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与一位具有德国血统的蓝眼睛女子相识相爱,并定居于此。自此百年间,“邱”姓在当地逐渐演变为“Chiuz”,但家族始终延续着一个传统:每年清明节,全家人会围坐一堂,聆听长辈用西班牙语讲述关于“那个名叫上海的东方城市”的故事。

“我的祖母是洪都拉斯律师协会首位女性主席及首位女性安全部长。她常说:‘我们Chiuz家族的血液中,流淌着上海人的坚韧与守纪精神。’” 莉西恩在与研修班项目负责人交流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23年3月,母亲的突然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高额医疗费用一度使她陷入困境,但“Chiuz”家族坚韧的精神支撑她度过了难关。当得知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时,她将这次机会视为“与曾祖父的约定”——“我要亲自前往他的故乡,探寻究竟是什么促使他跨越重洋,又是怎样的力量让我们家族始终坚守‘荣誉’的信念。”

“云端正义”回响:课堂中的“数字共鸣”

课堂上,中国专家分享了“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的实践案例。“立案、调解、庭审、文书制作、执行,这些诉讼环节全部通过云端流转?” 莉西恩陷入沉思。片刻后,她举手提问:“如果偏远地区的法官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这一系统是否会反而增加其工作负担?”

“技术应当服务于人,而非使人被动适应技术。”专家回答道:“数字法治的真正意义在于借助技术弥合司法服务的地域鸿沟,使山区法官与城市法官能够在云端以同样高效便捷的方式办理案件,使田间地头的当事人与写字楼中的律师能够在同一系统中提交诉讼材料。云端正义的根基不在于代码本身,而在于每一位能够平等接触并使用这一系统的个体。”

(莉西恩˙邱在课堂上)

莉西恩想起洪都拉斯山区法庭的现实困境:法官常因打印机故障推迟审判,当事人要翻越几座山头递送诉讼材料。“如果我们的法官也能使用类似的系统……”她一边思索,一边在“Chiuz”这个姓氏旁画下了一个箭头,那是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根基。最后,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纸质流程”迈向“云端正义”,中国的“数字法治”建设与洪都拉斯的司法改革在目标上是高度契合的,即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在公平与正义中实现权利保障与身份认同。

笔墨间的“文化觉醒”:家族的血脉根基

文化体验课上,莉西恩在笔墨工坊中首次握住了狼毫笔。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扇面上示范书写“福”字时,她难掩兴奋之情,并亲自体验了一番。随后,在传承人鼓励学员尝试书写自己中文姓氏的环节中,莉西恩蘸墨挥毫,认真尝试书写自己的中文姓氏。当用毛笔郑重地写下“邱”字时,她感慨道:“原来我们的姓氏‘Chiuz’在中文中写作‘邱’,左边是‘丘’,右边是‘耳’——耳朵倾听大地,丘陵孕育根基。这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更是曾祖父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无论走得多远,都要铭记自己的根源所在。”

(莉西恩˙邱参与文化体验)

“我的曾祖父名叫邱守义,‘守义’在西班牙语中意为‘Guardar Justicia’,即‘守护正义’。”在结业典礼上,她动情地说道,“今天站在这里,我愿代表曾祖父完成这场百年‘寻根’:这趟东方之旅,寻回的不仅是家族的根,更是作为法官的初心——一份跨越百年、连接山海的‘守义’传承。”

这次14天的援外培训之旅,让莉西恩˙邱读懂了血脉中流淌百年的“荣誉”与“传承”,更让她在司法理念的碰撞中,认识到中洪两国在追求“公平正义”上的高度一致,这份双重收获,成为她跨越山海最珍贵的印记。

供稿:上海商学院

上一条:中医奥秘无穷,值得终身探索

下一条:采中国之“花”,酿非洲之“蜜”:卢旺达养蜂人中国取经记